学科专业

科学研究

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学科专业 > 科学研究

学术报告:国际服务计算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SSYSF)报告会


时间:2016年5月26日星期四 下午3:00-6:00
地点:湖南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逸夫楼201
 
 
报告 1 :绿色可靠低开销的云服务供应机制研究
 
报告人:王尚广,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导

报告内容: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服务被云化,使得云平台中的服务和用户数量急剧增加,而如何在保障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实现云服务供应的低能耗、高可靠性及网络资源开销最小化一直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研究的热点。此报告将从云服务概念、云服务供应存在的挑战、云服务供应关键技术(低能耗的云服务供应、高可靠的云服务供应、低资源开销的云服务供应等)等三个方面汇报我们在云服务供应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报告人 简介:王尚广,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博导、IEEE高级会员。2006年、2008年、2011年分别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7月进入北京交通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3年5月进入北京邮电大学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研究方向包括服务计算、云计算、车联网等。以第一/通信作者在IEEE TSC、IEEE TETC、IEEE TCC、ACM TOMM等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超过50篇,研究成果应用于中电集团、大唐电信集团及国防工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担任IJWGS、中国通信等10多个SCI期刊的编委/客编,CollaborateCom’2016、ICCSA’2016大会主席,IOV’2014、SC2’2014 程序委员会主席,SSYSF中国主席(2015-2016),IEEE服务计算技术指导委员会副主席。更多信息见主页:http://sguangwang.com/ 
 
 
报告 2 :移动服务计算
 
报告人:邓水光,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导

报告内容:服务计算作为一门新兴的计算学科,代表了分布式计算的最新发展方向,是当前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共同追逐的热点。过去十年见证了服务计算从概念的提出到如今各类服务计算技术的应用。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网络的不断发展,未来服务计算将呈现什么发展趋势,服务计算研究的热点又将是什么?本次报告将从服务计算的概念谈起,阐述服务计算发展历史及其重要里程碑,并将服务计算的发展分解为三个重要阶段,同时指出当前服务计算研究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和声音;之后,报告将结合讲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移动服务计算的概念、内容和挑战。

报告人 简介:邓水光,博士,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导,微软学者、中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服务计算、云计算和流程管理。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知识工程与分布智能专委会青年委员,CCF高级会员,IEEE、ACM会员。200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保送直接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7月获计算机应用专业工学博士学位,并进入浙江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09年9月出站后留校任教。2014年、2015年分别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访问深造。 近五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Information Science等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Google Scholar累计引用1581次(截止2015年12月1日),H指数22。以第一发明人授权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学术专著《服务计算与技术》、 《Service Computing: Concept, Method and Technology》等三部。学术科研成果先后于2007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报告 3 :复杂软件系统的网络化分析方法
 
报告人:马于涛 武汉大学副教授
 
报告内容:随着计算环境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软件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越来越复杂,其规模与用户数量急剧增长、大量堆积的底层细节和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超出了开发人员的理解和控制能力,软件系统演变为人工复杂系统。本报告将侧重于介绍如何运用复杂网络思维方式,在软件结构分析、演化规律、复杂性度量、软件缺陷预测、开发者社交行为分析等方面进行软件工程研究,以期为复杂软件系统重要属性(如复杂性、稳定性、可维护性等)的度量评估和质量保证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方法。
 
报告人简介:马于涛,博士,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2015年武汉市黄鹤英才(专项)计划、2014年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入选者,中国计算机学会(CCF)高级会员、CCF服务计算专委会委员、CCF青工委(通讯)委员,曾任国际服务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中国)副主席、CCF YOCSEF武汉AC委员、APSCC 2014、NCSC 2015会议出版物主席。近5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在IST、JCST、IJWSR、SCC等SCI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项,其中4项已获得授权。曾获IEEE CIT 2006最佳论文奖(排名1),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9),2015年、2011年和200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2、4和6),2014年CCF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6)等奖励。
 
报告 4 Mining Smartphone Usage Patterns: Measurements, Implications, and Applications
 
报告人:刘譞哲,北京大学副教授
 
报告内容:移动应用(Apps)已经成为用户接入互联网和使用网络服务的主要途径,也为软件工程和系统软件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次报告将通过大规模移动用户使用App的实际行为(下载、卸载、更新、联网)挖掘和度量,揭示若干行为模式和特征,基于这些发现来进一步指导移动应用和系统的优化,包括:如何根据用户下载和访问更新规律更好地设计应用商店服务器端的带宽和缓存、如何针对Android设备“碎片化”特征进行设备优先级排序、如何在用户评论数据缺失的情况下更精确地预测应用的质量和欢迎度,等等。
 
 
报告人简介:刘譞哲,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网络化软件技术、服务计算、移动计算等。已在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ervices Computing、WWW、OOPSLA、ICSE、ASE、IMC、ICWS等领域知名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研制的《软件定义的云管理关键技术与系统》获得2015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3);博士学位论文《基于社区的服务组装技术研究》获2011 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0年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国际CyberC大会最佳论文奖、国际服务科学大会最佳论文奖、国际面向服务计算与应用大会最佳论文提名奖、国际自适应反射式中间件研讨会最佳论文奖。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的《网构软件理论、方法与技术》入选2014年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微软亚洲研究院“铸星计划”青年教授支持计划。主要社会兼职和科研项目情况:国际服务计算学会青年科学家论坛(中国区)主席、国际会议FSE 2014-SEES分会(General Co-Chair)、ICWS 2016 Track Chair、IEEE Mobile Services 2015 Track Chair;国际会议ICSOC、CLOUD、SCC、SOCA、SOSE、SEIP的TPC成员;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服务计算专委委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2项,共同承担国家青年973项目1项,作为核心技术骨干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973和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研究。